阅兵式上的“硬核”装备有何来头?
军事专家揭秘背后五大关键信息

红旗-29防空导弹。

鹰击-21高超声速导弹。

海上无人作战方队接受检阅。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阅兵仪式上,“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鹰击-21导弹、歼-20S飞机、无人潜航器等装备登场,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阅兵现场看到,装备方队按实战化联合编组,编为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防空反导群、信息作战群、无人作战群、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等,不少是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还有一些是“国之重器”。
首次受阅武器装备有何亮点?具备何种打击能力和领先优势?记者采访了军事专家、时事评论员邵永灵和军事专家曹卫东,揭秘背后的5大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1反导防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对空抗击方队中,红旗-20、红旗-19、红旗-29等6型装备首次亮相天安门广场。远中近程防空抗击,构筑起坚固空天屏障,从红旗-19到红旗-29,我国防空反导领域技术不断进步。
“红旗-29是新一代中段反导拦截系统,用于大气层外对中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实施中段拦截,强调机动部署与动能拦截能力,代表我国在反导防空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邵永灵说,这种具备千公里级拦截能力的系统,足以让对方的“导弹战略”大打折扣。
对于红旗-19,邵永灵表示,该系统去年首次在珠海航展亮相,主要用于拦截弹道导弹及滑翔机动突防的高超声速导弹,具有作战保护区覆盖范围大、突防对抗能力强等特点。“红旗-19特别强调的是‘可以在大气层内’对抗高超声速导弹,即便是高超声速导弹在最能发挥性能优势的大气层内,也难以摆脱红旗-19的有效拦截。”
曹卫东说,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涵盖低中高空不同拦截需求,具备应对隐身飞机和高超声速导弹的能力。“新型红旗-19、红旗-29等导弹首次亮相,体现我国构建多层次、全维度防空反导体系,展示的导弹均为现役装备。同时反映我军已实际列装先进反导系统,形成有效防御‘盾牌’。”
关键信息2“东风-5C”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在气势磅礴的核导弹第二方队中,首次亮相的“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它为何有如此“威力”?
邵永灵介绍,“东风-5C”的核心优势首推先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与传统液体燃料发动机相比,单位重量推进剂能产生更大推力,意味着导弹可以在携带更重载荷的同时,将射程轻松拓展到16000公里至18000公里,同时兼具灵活性,在弹道上有更多选择性,足以实现全球任意目标覆盖打击。
“东风-5B”导弹曾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亮相。该导弹突防能力强、毁伤威力大,全面提升了导弹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东风-5B”使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携带分导式多弹头,“东风-5C”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升级。
“从战略威慑角度看,‘东风-5C’是我国的‘定海神针’。其具备的超远射程、巨大投掷重量以及多弹头携带能力,构成了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邵永灵说,我国洲际导弹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到现在已发展到第三代。未来,洲际导弹将向更高精度、更强突防、更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信息3东风“快递”更快更远更准
此次亮相的高超声速导弹方队中,鹰击-21、东风-17、东风-26D导弹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上述导弹有着飞行速度快、攻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的特点。高超声速导弹缘何近年来热度不减,甚至被各军事大国视为构建常规战略威慑力量的新质武备?
高超声速武器是指以高超声速飞行技术为基础、速度超过5倍音速的武器。高超声速在军事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被军事专家称为继螺旋桨、喷气推进器之后航空史上第三次革命性成果。
东风-17常规导弹是一款高超声速中短程常规弹道导弹,也是我国首款高超声速武器系统,在2019年阅兵仪式上首次公开亮相,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曹卫东说,鹰击-21、东风-26D等高超声速导弹亮相,表明我国在陆基、海基、空射平台均具备高超声速打击能力,体现已实现多军种、多平台高超声速装备的实战化部署。高超声速武器具备突防能力强、拦截难度大的特点,提升了信息化条件下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作战优势。
“东风-26D导弹既能装核弹头,也能装常规弹头,可跨区域机动,灵活选择发射阵地,精确打击地面、地下、海上目标。”邵永灵说,可以看出我国火箭军打击样式不断迭代更新,作战能力不断实现新突破,东风“快递”更快更远更准。
关键信息4无人装备是未来海上战场“新势力”
海上无人作战方队中,首次受阅的新型装备包括无人潜航器、无人艇、无人布雷系统,具备隐蔽布防封锁、自主探测识别、集群组网攻击等作战能力,是海上作战的“奇兵利器”。海上无人装备在海上作战中为何如此重要?
邵永灵表示,无人潜航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海军青睐,或将成为未来海上战场的“新势力”。一旦发现敌方潜艇、水面舰艇等高价值目标,可自主激活战斗模式,对目标实施近距离突击,取得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从无人潜航器到无人艇,我国海上无人装备正在成为远海防御的新型力量。
“无人艇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作为无人装备的共同优点,无人艇可以在不需要考虑操作人员伤亡的前提下,在高威胁环境下执行任务。”邵永灵说,我国近年公开亮相的新型无人潜航器主要包括HSU-001、UUV-300系列、“蓝鲸号”高速可潜无人艇、“西谷II号”仿生UUV,覆盖侦察反潜、布雷打击、科考与气象探测等多场景。
关键信息5四支战略兵种方队首次亮相受阅
此次阅兵中,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首次亮相。如何看待这三支部队的组建?邵永灵指出,去年撤销战略支援部队建制,拆分成这三支部队,反映出信息战在现代战争当中的重要性。“随着军事技术进步,不同领域的作战方式和技术需求差异增大,独立成军可以更好地适应技术发展,提高作战效率。”
谈及首次亮相的联勤保障部队,邵永灵介绍,这同样是我军适应现代战争形态的关键一环。现代战争节奏快、消耗大、作战单元分散,比如一场跨军种联合演习,可能需要陆军装甲部队、海军舰艇、空军战机在不同区域协同行动,后勤保障能否“跟得上、保到位”,直接决定作战效能。
邵永灵说,联勤保障部队的核心作用就是打破军种壁垒,实现“后勤一体化”——从通用物资的统一调配、伤病员的跨区域转运,到武器装备的维修保养、油料弹药的精准补给等,都由联勤部队统筹负责,让不同作战单元“拧成一股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粟裕
本版图片均据新华社
网友评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