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一线|湖南民企二十年自研轻型飞机,今年“爆单”满产满销
中新经纬9月5日电 (陈俊明)“株洲最大的两家企业,一家是中国航发南方(前身是株洲国营331厂),另一家是中车(即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株洲土生土长的袁师傅驾车时指着路旁一大片绵延起伏的丘陵和建筑物对中新经纬介绍称,“前面是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和中航怡园,这一片都是航发员工的工作生活区,从这再走10分钟就到山河星航。”

中国航发附近有大量职工生活区,配有三三一医院、株洲航空宾馆、湖南航空技师学院等 中新经纬王帅摄
山河星航董事长、首席专家何清华告诉中新经纬,早年公司是山河智能(002097.SZ)的飞行器项目,但由于低空空域开放度不足及业绩不佳,2008年成立公司独立出来,2012年从长沙迁往株洲。
山河星航工作人员刘鹏飞表示,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现有涉航企业51家,基本形成集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通航整机制造、通航运营、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且现厂址毗邻芦淞机场,为飞机试飞提供便利条件。
零部件基本国产化
“我们从开始就立足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近两年飞机零部件国产化进展迅速,过去有一两百个零部件需要进口,今年基本实现国产化。”何清华表示,复合材料上,公司与国内碳纤维厂家的合作已经全面开展,飞机关键部件发动机由重庆宗申动力提供。
据介绍,山河星航采用国产动力后,不仅能降低成本,更是解决了零部件对外依赖的困境。

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首席专家何清华讲解阿若拉轻型载人机 中新经纬王帅摄
“公司过去采购国外某品牌航空发动机,但这家公司对中国市场管控严格,要求提供客户详细资料,再由其决定卖不卖发动机,这导致经营上非常被动。”何清华说,公司曾向代理商采购发动机,即使有货也不愿意调配,而是必须经过该厂商总部评审。
对飞机制造,何清华有一套独特的见解。
“西方航空工业是从莱特兄弟开始,逐渐形成航空工业的生态体系,拥有非常多原创性技术,体系完善又丰富。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之初,产品没有充分市场化。”何清华认为,中国航空工业走向大众消费者,需要有自下而上的新发展模式。

阿若拉载人飞机 中新经纬陈俊明摄
何清华还提出,向汽车工业学习。他解释称,中国百姓除了拥有路权外,还可以拥有空域甚至水域使用权,如果航空工业进入民用市场,需要消费者买得起、用得起,汽车工业在规模化生产、成本控制、产品细节极致追求等方面,比航空工业做得更好。
然而,作为一家湖南当地的民营企业,要自下而上发展航空工业并不是一件易事。
何清华表示,公司第一个项目是研发无人直升机,相关产品颇有成果,但由于市场环境等因素结束项目,随后开始设计制造两座轻型飞机。公司聘请外国航空爱好者试驾飞机,提供意见反馈,团队进行绘图、计算等研发设计,通过少量资金投入,把设计到制造全部技术掌握在手里。
回忆起研发过程,何清华笑着说,这期间有很多故事。“那时候低空不开放,就偷偷地飞。2008年基建没那么多,我们开车到处找空地,在长沙望城区、湘江大堤等没人的地方试飞。驾驶飞机的德国人技术很好,一次次试飞和改进,生产出来的阿若拉飞机操控性非常好。”
何清华还提到,公司刚从长沙迁往株洲芦淞机场附近时,由于机场位置地处偏远,上班进出依靠一条山路,不少员工上下班不方便,就带被子住在公司。在艰苦的条件下,公司仍坚持正向设计,自主设计图纸,制造零部件。
2008年10月,第一架山河阿若拉SA60L轻型运动飞机样机下线并参加珠海航展。
在适航认证方面,山河星航也曾历经波折。
山河星航方面称,起初,国内还没有轻型运动飞机相应的适航认证标准。2008年底,何清华率领团队成员首次来到民航局,汇报了开发阿若拉飞机的详细情况,建议尽快出台中国的轻型运动飞机适航标准。由于发展通航的国家战略已推进数年,民航适航司领导对何清华和山河科技(山河星航曾用名)进入通航领域持开放态度,这让何清华和团队成员悬在心中的石头落地。
2009年5月,在山河科技推动下,中国民航局发布了《轻型运动航空器适航管理政策指南》,国产轻型运动飞机有了可认证的审定标准。2009年7月,山河科技成为国内第一家申请轻型运动飞机认证的民族品牌企业。
关关难过关关过
山河星航2002年进入通用航空领域时,市场可谓一片空白,有产品没有市场对企业来说非常艰难。从山河智能独立出来后,何清华自掏腰包支持公司研发、制造、拓展市场。
山河星航副总经理肖黄兴入职山河已19年,起初负责技术研发,2015年下半年负责销售。“我是搞技术出身的,何老师(何清华)要我搞销售,硬着头皮也得搞。”肖黄兴表示,从2011年卖出第一架飞机到2015年上半年,公司平均一年大概卖出一架飞机,非常艰难。

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黄兴介绍市场拓展情况 中新经纬王帅摄
谈起公司客户,肖黄兴如数家珍。“2011年卖出第一架飞机,客户是通辽神鹰的邱志刚,他以前在内蒙草原用三角翼做飞行防治,当时三角翼主要用德国MTO、澳大利亚AIRBORNE,在阿若拉出来前,他就对山河造飞机的过程有关注,成为第一个客户。”
据了解,当时这架飞机售价约85万元,公司基本不赚钱。
肖黄兴接管销售后,用做技术的办法做销售,开展市场调研和立项。2016年,肖黄兴的销售之路迎来关键转折。
“四川驼峰在西南通航领域是一面旗帜,创始人车天发在通用航空摸爬滚打多年,对航空非常有情怀,我当时不管多困难都要把阿若拉飞机列入驼峰机队。”肖黄兴表示,那时候跟车总打交道很困难,市场有CTLS、佳宝J230等国际大品牌飞机,山河是新品牌,要客户接受并不容易,前后去了4次终于售出2架飞机。
2016年11月,山河星航向四川驼峰交付飞机,产品受到客户认可,由此提高了阿若拉的知名度。
让阿若拉声名大振的还有主营航拍航测业务的北京优艺康。2016年,北京优艺康负责人田春亮想在飞机上开孔改装相机,但这并非易事,在进口品牌飞机上开孔要得到企业授权,该流程非常麻烦且价格昂贵。肖黄兴对技术有天然的敏感性,得知此事后进行技术论证,再做飞机改装和补充认证,用一个月时间造出样机。
“田春亮用改装后的飞机拍摄后很激动,双方开始合作。”肖黄兴兴奋地说,是北京优艺康将阿若拉飞机从飞行体验和培训拓展到航空作业领域。随后几年,公司在航拍航测领域售出约12架飞机。
肖黄兴介绍称,航测一飞就六七个小时,飞行量很大,一次航测需要两三名飞行员才能完成,飞行员常要带着水、面包等飞上天,四五个小时后再换人,且航测是靠天吃饭,受天气情况影响明显。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大量飞行员的好评让阿若拉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从2016年起,公司每年有十几架飞机销量,随后基本每年销量都在增长。

飞机展厅 中新经纬王帅摄
山河星航用十多年时间交付出第100架飞机。2025年低空经济热度骤增,截至8月末,山河星航年内销售订单突破150架,销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上半年交付约70架,市场占有率超70%。目前,该公司月排产阿若拉飞机12架,基本满产满销,客户购买的交付周期为3-4个月,单架价格约百万元。肖黄兴告诉中新经纬,公司生产基地正在扩产,未来年产能将提升至200-300架飞机。
据肖黄兴介绍,阿若拉飞机下游客户还包括通航公司、航校、文旅机构、飞行爱好者等。对销量增加,他提到通用航空机队规模扩张,飞行营地和通航机场开发建设以及个人用户增加等因素。

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内饰 中新经纬陈俊明摄
何清华表示,公司作为低空经济开拓者,没建办公楼,把钱投向生产研发的刀口上,穿越长时间的行业低迷仍有现金流和利润,团队成员没有事业驱动的精神很难坚持到现在。
用创新解决竞争
山河星航产品包括载人机轻型飞机阿若拉、系留无人机消防车、固定翼无人机、轻型旋翼类无人机、垂起平飞航空器等。其中阿若拉是公司拳头产品,累计交付数量超380架,累计飞行超18万小时。近年来,这家湖南民企以阿若拉作为平台,升级改造出无人机、五座豪华私人飞机等,产品创新应用在航拍航测、文旅、驱鸟、飞行表演等领域。
“江苏亚华飞行表演队的沈刚,现成立有飞行体验、培训、表演公司,近期苏超飞行表演就是他们驾驶阿若拉掠过体育馆,将个人爱好和飞行娱乐推向新高潮。”肖黄兴还提到,近期山东泰安建设的飞行营地采购了阿若拉飞机,让游客实现“空中看泰山”,未来业务有望进一步拓展至“空中看黄河入海口”“空中看黄果树瀑布”等。

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起飞前准备 中新经纬陈俊明摄

高空俯瞰芦淞机场,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植被和起伏的丘陵 中新经纬陈俊明摄
对低空经济的发展,何清华表示,目前完全市场化的低空经济产品,产量不大,如果低空空域不开发,行业天花板就摆在这里,现在低空经济还是政府端市场更大,例如应急救援、消防等。政府端可以用有效市场来扶持部分企业发展航空工业,招标常是低价中标,扰乱市场。
“以应急救援为案例,我将它定义为多品种、小批量,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在设计、制造、使用上创新的产品。只有体系完善的企业跟客户例如消防长期协同,无缝对接,才能把产品场景创新,再迭代。”何清华表示,没有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产品将失去升级迭代的机会。他建议政府提供环境让市场造血,但不必直接给市场输血。
何清华还表示,企业需要盈利,但不能把盈利当成唯一目的,企业还要有独特的自我,体现企业的尊严。如果企业为了利润无所不用其极,生产低质量的伪劣仿冒产品,只会导致价格战,恶性内卷。
产品创新方面,该公司研制的系留无人机消防车,将大载荷无人机和地面消防车合二为一,可在200米高空中持续执行灭火剂喷射作业的创新型救援装备,该产品持续工作时长可超4小时,抗6级风,解决城市CBD消防难题。
目前,作为山河星航的灵魂人物,年近八旬的何清华还常年奔走在创新生产一线。
据介绍,何清华在20世纪60年代曾任江永桃川农场新组建的第11队生产队长,随后辗转益阳县泞湖公社农机厂、长沙客车厂“正儿八经”当了11年机械工人,知青工人时期自学高等数学、机械等专业书籍。1980年,34 岁且只有高中学历的何清华通过自学考上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9年,53岁的何清华以自己的发明专利为基础,依靠50万元借款创立长沙山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河智能前身)。2006年,山河智能在深交所上市,2011年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
面对时代变幻,何清华表示,社会需要重视硬科技和重装备,虽然现在人工智能现在很火热,但其最终需要硬件支撑,它能改造自然、保家卫国、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中新经纬APP)
,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网友评论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