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远火”比拼!
本文转自【央广军事】;
近期,俄乌领导人能否成功会晤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目前俄乌双方交火仍在持续,远程互袭已逐渐成为双方重要的作战方式。
那么,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远程打击武器方面的情况究竟如何?军事观察员张学峰对此进行了解读。
俄罗斯远程打击武器库

资料图:俄罗斯图-95MS轰炸机挂载的Kh-101巡航导弹
主持人:在陆、海、空三个维度的战场上,俄罗斯有哪些代表性的远程打击武器?它们在作战中发挥了哪些关键作用?
张学峰
俄罗斯拥有类型丰富、数量庞大的远程打击武器体系。
例如,空中轰炸机发射的Kh-101巡航导弹,重量超过2吨,最大射程超过2000公里。不过,如此远的射程在俄乌战场上稍显“浪费”,因此俄方缩减油箱空间,以增大战斗部重量,提升打击威力。
从地面发射的“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频繁出现在俄乌战场上。该导弹最大射程约500公里,飞行速度较快,可在末端进行机动,能够有效打击时敏目标。
海上发射的“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射程接近1000公里,突防能力较强,主要用于打击乌克兰严密设防的目标。
除上述导弹外,俄军还大量使用“天竺葵”系列自杀式无人机或巡飞弹,用于打击常规目标。
总之,针对乌克兰后方不同类型的目标,俄罗斯会采用不同的远程打击武器。俄罗斯大量使用相对廉价的无人机,同时配合高价值的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等武器实施打击。
乌克兰远程打击武器库

资料图:乌克兰“火烈鸟”导弹(来源:央视新闻)
主持人:据外媒报道,乌克兰近期推出了“火烈鸟”导弹、“游隼”导弹及“远程海王星”导弹等多款国产远程打击武器。乌克兰这些自研的远程打击武器性能如何?
张学峰
乌克兰研制的这些远程打击武器整体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例如,“火烈鸟”导弹的设计相对简陋,采用固定式的弹翼和导轨发射方式。即便如此,“火烈鸟”要进行规模化生产仍存在一定困难,生产成本也预计偏高。
“远程海王星”导弹是此前反舰导弹的改进版。乌克兰号称这款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000公里,但其气动布局与现有同等射程的导弹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游隼”导弹最大射程在500公里至750公里之间,飞行速度较快,拦截难度较大,对俄罗斯构成较大威胁。因此,俄军已至少三次集中火力打击该导弹的试验场、生产厂房及发射阵地,意图阻止其在短期内被投入俄乌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近期“扎堆”宣推多种远程打击武器,不排除是在开展舆论攻势,以迫使俄罗斯接受一些停火谈判条件。
远程博弈

主持人:俄乌双方在战场上的远程互袭能起到哪些实质性作用?这会成为俄乌首脑会晤的“绊脚石”还是“催化剂”?
张学峰
乌克兰对俄罗斯后方目标的打击主要集中于两类:一是军工体系,旨在削弱俄方的军工产能;二是经济设施,特别是炼油能力。
俄罗斯的打击范围则更为广泛,其主要目的是促使乌克兰在谈判桌上做出更多让步。
双方都通过打击对方纵深目标以削弱对方战争潜力。若下一步普京与泽连斯基能直接会谈,那么这种远程互袭很可能成为会晤的话题之一,双方或许会就空中停火进行谈判。
记者:胡铖铖
网友评论 (128)